2023年中考地理冲刺复习知识点:河流特征汇总 环球百事通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3-05-22 18:19:27


【资料图】

中考网整理了关于2023年中考地理冲刺复习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河流特征分析  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水位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凌汛、流速、水能资源等。  (1)内流河:径流量小,汛期取决于气温高低,主要集中在夏季,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含沙量较大。  (2)外流河:流量的大小取决于该流域气候的降水量多少,汛期取决于大气降水的季节变化,含沙量取决于植被覆盖率,有无结冰期取决于冬季温度是否低于0℃。  (3)河流水能资源丰富的条件: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  例: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4)凌汛形成条件:有冰期、低纬流向高纬。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套河段和下游山东河段。  2.河流水系特征分析:河流发源地、流向、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及分布、河流的形状(树枝状、扇形、平行、弧形)、河流宽窄曲直、河床比降。  3.河流航运价值分析: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结冰期,途经地区经济发达,则航运价值大,反之则小。  例1:莱茵河航运价值大的原因: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经济发达,航运价值大。  例2:俄罗斯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水位、流量季节变化大,有凌汛现象。  四、我国几个典型地区的生态问题  1.东北地区的黑土侵蚀、湿地萎缩、森林破坏  (1)原因  ①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②沼泽开垦导致湿地萎缩。③林木超采,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导致森林资源减少。  (2)整治措施  ①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植树造林,土壤的培肥。②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③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木材的综合利用,建设自然保护区。  2.黄淮海平原的土地盐碱化  (1)原因:春季干旱蒸发旺盛,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距地表近、过度灌溉。  (2)措施:调节、控制水盐运动、引淡淋盐、井灌井排、挖排碱沟、覆盖秸秆等。  3.水土流失  (1)原因:降水量大、土质疏松、地表崎岖、植被覆盖率低(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  (2)措施:①植树造林。②退耕还林还草。③营建防护林。④推广生活用煤、天然气,解决生活用能问题。⑤平整土地。⑥修筑梯田等。  4.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  (1)原因:①干旱多大风的气候。②丰富的沙源。③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④水资源利用不当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⑤大水漫灌。  (2)措施:①发展节水农业。②退耕还林还草。③营建防护林。④合理放牧。⑤推广生活用煤、天然气,解决生活用能问题。  五、我国主要河流的灾害及治理措施  1.长江洪水灾害形成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自然原因  ①长江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特别是雨季大范围内普降暴雨,引起长江上游干流和中游支流洪水同时暴发,中下游势必发生特大洪水灾害。  ②长江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和蓄洪场所。③长江中下游河道的泄洪能力不足。  (2)人为原因  ①长江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使森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作用减弱,又使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河道、抬高河床,河道泄洪能力降低。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减弱。  (3)治理措施  上游:山区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中游:各支流上游山区植树造林,保护水土;退耕还湖,加固堤防;疏通河道,裁弯取直等。下游:疏通河道,加固堤防等。  2.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危害及治理  (1)成因  ①自然原因:黄河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水流速度减慢,河水携带的大量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不断升高。  ②人为原因:为了防止河水外溢,人们不断地加高堤坝,久而久之河床高出两岸的地面,便形成“地上河”。  注意:人为原因是形成“地上河”的主要原因,自然情况下不可能形成“地上河”。  (2)危害:下游的“地上河”易决口改道、泛滥成灾。  (3)治理:上游修建水库。根本在于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生物措施——造林种草,使土不下坡,清水长流。  ②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筑梯田,以减少泥沙入河。  ③组织管理措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治理黄土高原的任务分配到“一家一户”,谁治理,谁受益。下游加固堤防,疏通河道。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