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实验室里放飞科技梦 天天观点
来源:青海日报     时间:2023-06-28 07:01:34

检查人工养殖花斑裸鲤的长势。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祁国彪 摄


【资料图】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祁国彪

有一种力量叫团队,有一种精神叫坚持。在青藏高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坚持的精神传承团队力量,谱写着属于科研人的风采……

李长忠和研究生一起开展花斑裸鲤铜离子胁迫实验。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祁国彪 摄

6月初,走进青海大学,校园内处处欣欣向荣,充满了朝气与活力。在生态环境工程学院,高原冷水鱼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团队的科研人员正在研讨发展课题,我省农牧业科技创新冷水养殖产业技术转化研发与水生生物保护平台首席专家、农业农村部《高原冷水鱼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李长忠教授和队员分析着土著鱼类基本生物学的有关数据。

校园里,师生边走边讨论。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祁国彪 摄

就是在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诞生了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青海高原“工人先锋号”。

查看藻类培育情况。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祁国彪 摄

几十年如一日,团队从最初的几人增加到20名,其中,博士就有16名。已建成《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冷水鱼研究中心,新获批农业农村部《高原冷水鱼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利用我省丰富、洁净的冷水资源,围绕青海“四地”建设,全面推进冷水鱼产业“水、种、饵、病、加工、养殖模式”等环节的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主推的养殖品种三倍体虹鳟产量达到1.89万吨,产值超过17亿元,使青海成为全国最大的三倍体虹鳟养殖基地,并力争使青海三文鱼成为我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拳头产品。

观察青海湖裸鲤肝组织原代细胞分离情况。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祁国彪 摄

科研之路,任重道远。团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的科学研究,继续默默书写着一篇篇“大文章”……

团队成员研讨冷水鱼养殖产业发展思路。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祁国彪 摄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