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明星股之江生物上半年业绩大跌超九成 存货占比也远超同行
来源:界面新闻     时间:2023-08-29 17:39:08

8月28日,曾经的明星抗疫股之江生物发布2023年中报。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47亿元、3161.96万元、2383.85万元,分别同比下降90.07%、93.38%、95.00%。


(资料图)

不过,8月29日开盘,之江生物股价一路走高,收盘价22.22元/股,涨3.59%。

关于业绩变动的原因,不难想见源于此前新冠疫情带来的高基数。之江生物表示,受政策调整影响,公司新冠类业务销售量减少,导致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减少。不过,公司业务去新冠化较为迅速,非新冠类试剂业务较同期上升15.83%。其中,呼吸道类试剂产品营收同比增加95.80%;HPV(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类试剂业务收入同比保持相对稳定。

之江生物成立于2005年,主营业务为分子诊断试剂和仪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涉及针对新冠病毒、HPV、甲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核酸检测试剂盒。2019年,公司营收爬坡至2.59亿元。

转折出现在随后的新冠疫情。2020年初,之江生物成为国内首批获得新冠检测试剂注册证的企业,且取得第一张注册证书并量产,随后又快速进入海外市场。2020年,公司营收同比上涨692.72%至20.52亿元。之江生物也于2020年4月启动科创板IPO,并于2021年1月上市。

2022年,公司各季度业绩达到最高点,全年营收为23.26亿元。不过,疫情消退、检测需求骤减也使公司业绩立刻回落。今年一季度开始,公司营收迅速跌落,上半年1.47亿元营收相当于2019年上半年的水平。

此外,备受关注的还有业内各家公司高企的应收账款和存货。之江生物应收账款上的两次大幅上涨分别发生在2020年6月末和2022年6月末,与公司业绩对应,金额分别为2.15亿元、4.2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5.38%、74.27%,分别占当期末总资产的17.65%、9.27%。

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应收账款回落到1.63亿元,占总资产的3.81%。这一水平远低于同业。就已披露的财报数据来看,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凯普生物、达安基因、硕世生物应收账款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分别为37.83%、25.28%、9.27%,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圣湘生物这一数据为10.64%。

存货方面,公司存货从2020年6月末开始一路高涨。截至今年上半年为4.89亿元,同比增长36.97%,占总资产的11.43%,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也高于同业公司水平。与之可对比的是,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凯普生物、达安基因、硕世生物应收账款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分别为1.68%、3.03%、5.07%,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圣湘生物这一数据为4.12%。

实际上,除了近三年新冠疫情拉动公司业绩飞升,之江生物所处的分子诊断领域也是IVD(国内体外诊断)行业的热门领域。

按检测原理和方法学,体外诊断行业可细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血液诊断、即时检验(POCT)等。国内市场中,免疫诊断已取代生化诊断成为最大细分市场,其中化学发光技术成为主流检测手段。而分子诊断和POCT的增速最快。

不过,在国产替代的大背景下,该领域的玩家渐多,竞争日渐激烈。可以印证的是,之江生物的毛利率从2018年之前的80%以上,一路走低至2022年的51.65%。同时,集采也迈入分子诊断领域。

此前,达安基因被业内戏称为“行业龙头主动集采”。其在2022年11月大幅下调PCR(聚合酶链式反应)试剂产品价格,多个产品降至10元/人。随后,甘肃省宣布达安基因相关产品调整后价格作为本省最高参考价供医疗机构议价采购,鼓励其他企业主动申请将价格调整至合理水平。

今年8月,安徽省牵头的IVD集采则将HPV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检测等分子诊断产品纳入范围。

由此之下,业内公司往上游原料和先进技术方向发展也成为趋势。之江生物表示,公司目前在磁珠提取、自动化设备、流水线、高通量测序、分子POCT等研发方向都有布局。

其中,核酸检测的自动化是行业趋势。之江生物曾在2022年11月的调研活动中表示,以往中国企业核酸检测试剂的国际化步伐面临不小的阻力,即是因为欧美国家人工成本较高。公司产品中,“青耕一号”和Autra Micmini 4800plus能够做到“样本进,结果出”的核酸检测全流程自动化。

另外,纳米磁珠则是分子诊断提取环节应用的核心原材料,业内公司多以外购为主。之江生物的磁珠除了满足自身生产研发外,还出口至德国等国。今年上半年,之江生物新成立上海之江未来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聚焦纳米磁珠等核心上游原材料和关键工艺。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